top of page
羅文樂老師
Mr. Law Man Lok
《乜乜乜的自我修養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BY 羅文

「痛嚟講呢,應該係由外到內,再到返外。」這句對白來自周星馳的電影《喜劇之王》(1999),相信也有不少朋友都知道吧!

就是因為周星馳,這對白的出處-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著《演員的自我修養》(1936) ,也一時間由演藝界走進尋常百姓家。書中的道理,雖以身體為創作工具的演員為本位,但在我看來,當中有些還是對所有喜歡創作的人來說是相通的。讓我悄悄偷換成繪畫角度,悄悄講兩句。

首先,以類型或形式凌駕內容,容易做成刻板、程式化的表現力,同時只會留給觀眾樣板般的象徵意義,難有自我風格。第二,無目的之工匠技術和天才波(單靠靈感)也是一種懶惰,重重複複,難以自我提升。

以上,創作者們自然應引以為戒。而另一方面,創作者要在創作上有進步,令觀眾能更新及豐富內心的經驗,講求的是有意識地掌握自己的天性,融合技術和靈感作出正確的推演,令真正的生活經驗和熱情,能借藝術手法傳達到觀眾的心中。而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創作者都需要「自我修養」的原因。

看到這裡,你再三想想,應該也會察覺到,除了天才波一點,引以為戒的那些東西,其實都是實在的、實用的,而且能賺錢的「能力」;反觀「自我修養」,則是無形的、無用的,不能賺錢的「修為」。對!我也有同感,藝術創作確是「易學難精」的。「易學」的部份於俗世十分有用,它能由俗世提取些什麼;「難精」的部份於俗世十分無用,它只為俗世提供些什麼......

不、不、不,這些俗世(外)和自己(內)的分割思考方法,正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叫人要警覺的,「自我修養」正是令人為世界創造提煉一個「更好的自己」,這是同時改善「內」、「外」的智慧;這對「內」、「外」來說,都是同樣無價的美好。所以說,「創作嚟講呢,應該係由外到內,再到返外。」共勉之。

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

​第三十一屆素描及繪畫文憑課程畢業展

©2023 drawingandpainting31 版權所有。透過 Wix.com 製作的理想網站

bottom of page